保护传统工艺 · 传承民族文化
会员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会员资讯
逐玉传奇
发布时间:2020-07-02 11:57  浏览次数:14050次

古人有定义:石之美者为玉。

玉之于中国,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文化符号。“君子比德于玉”,这是比喻一个人的品行高洁;“金马玉堂”,代称尊贵的翰苑文荟之处;“珠圆玉润”,形容的又是一种艺术的境界……

然而,有时候玉的这些典型的精神和文化内涵,特别是包括形质特征,都会掩盖于世人的认识局限之下,好像必须借用传奇、神秘力量的传导和玉的通灵性,才能阐发其生命的本真。这种情况历史上屡有发生。像史上楚国的卞和,识得一块宝玉,屡次献给楚王,反被认为欺君而被砍去双脚,直致泣血以闻,才被王者赏识。而清代《红楼梦》的创作肇始则更富神奇,因构思大荒山上一块拥有伟大的生命背景的补天之石“枉入红尘”,仿佛让作者曹雪芹产生某种心灵感应,借玉发挥,并转而经过曹氏的提炼升华,演绎了一众封建家族荣盛枯竭、悲欢离合的兴衰史。一部《石头记》,就因一块玉石作楔子而成就其中外文学名著的地位……

中国玉文化史上,这种种玄幻和现实交织的奇传真的不胜枚举。这类传奇植根于我国丰厚的文化土壤,生命力强劲,只要随处发掘,都可见其瑰丽和神奇。就像时下,在东北的一方尘壤里,有人披沙拣金让一种新玉出世,也成为传奇——

那是在山水钟灵毓秀的辽东千山山脉,中国玉雕工匠、石雕艺术家陈刚曾经逡巡于美丽的山野,寻觅创作材料、汲取创作灵感。大自然里往往有惊人的发现——那一天,陈刚驱车前往千山深处。忽地,山脚公路当中,一条长蛇横卧道中,更巧的是,一只五彩斑斓的小鸟,也停歇在长蛇旁边,两个动物状若相将而行,顾盼有情。这或许就是宿缘的羁绊吧,碍于蛇鸟挡道,稍许,陈刚移步走向路旁溪边,不意脚尖碰磕了溪边一块黑黝黝的小石块。奇哉,奇哉!一种打破惯常认知的触动就此产生——职业的习惯,令陈刚俯身捡起这块石头,在掌上仔细端详、审视,再找一块相互叩碰一下,发声沉哑。陈刚进一步作“鉴宝”式“推敲”,他取来强光手电贴近石头探照,黝黑的表皮下,石头内里质地呈橙红晶莹之色……

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和长期的鉴赏经验,陈刚可以断定手中这块沉甸甸的石块的分量。姑且以后来的事实依据作推论展开合理的想象吧,陈刚当时心底的兴奋简直无以言表,他似是发现了地球的新物种,仿佛掳获了大自然的精灵。他有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他在遐想当年,几千万年前存在的这宝石呵,或多少回车辚辚马萧萧从它身边碾过,或多少回农耕者挥着犁锄在土里把它上下翻覆,然而人们却是视而不见,惟在当下,它却一览无遗地进入有缘者的法眼!不是吗,这种深刻的感慨让我忽然想起早年读贾平凹先生的《丑石》一文时,领略了该文发现“丑石”巨大价值时震撼人心的文字描写,那种惊颤,可以让两者心底之间引起共鸣。

作为一名拓展文化产业的艺术家,能在得到延伸的产业链上增加文化的传奇,这会使艺术更加完美。散落、蕴藏于辽东千山山脉山田间、溪涧、山坡、水洞间的这种石块,后来被取名为千山黄冻石的名石问世之后,通过陈刚辛勤的拂拭、搬弄,迅即吸附了自身价值的养分。其粗糙的表皮包裹着橙黄剔透、温润细腻、纯净娇嫩、雍容华贵的内质,使其粘土矿物质玉的特点充分呈现。陈刚开始倾其家资积蓄,购机械,雇劳力,躬身在这片沉厚的泥土里不停地刨挖、收集。长时间的收集过程中,耳闻眼见,让他不断发现这一名石其价值信号的溢出——

有一天,陈刚拿新品玉石去北京请教国家玉石专家赵伟光等。专家们一石在手,如获宝货,反复掂量,再详细作物理分析等鉴定后,欣喜地向他透露大自然的奥秘:在地球经度120度至125度线之间,自北至南分别存在着内蒙古巴林石、浙江昌化鸡血石、浙江青田封门石、福建寿山田黄石,该四种石头质地优出被国人誉为我国四大名石。也是在这一经度上出现的千山黄冻石跻身其列,真可并称为我国五大名石呵!

现实的结论让美石的形象更加鲜明,而一种神奇的传说更加动听,更加富于传奇和神秘色彩。这个传说如玉石的精魂,一直流传于陈刚觅石采石的千山山脉的村落间——清朝年间,千山山脉中间有一座小山叫藏宝山,山脚有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位老太婆,独自过着田园生活,一年四季春播秋收,养鸡畜鹅,自在闲适。有一年春天,老太婆在屋前一丘地里种上黄瓜。加之年景好,黄瓜长势喜人。有一天,南方的一位翰林因仰慕千山的风景前来游玩。他夜间发现藏宝山中有一股灵光宝气直冲牛斗,心中暗暗惊叹神奇。而看看眼前田里的黄瓜,生机茂盛。他心有所悟,交代种瓜的老太婆,这丘地里的黄瓜长成熟后,自己要来全部收购。同时他特别吩咐,采摘黄瓜时一定要等到自己亲自到场才能开摘。这位南方翰林走后,老太婆细心浇灌,黄瓜很快成熟了,长得又粗又长。她左等右等,等南翰林过来收购,但是一天天过去,就是不见人来。莫非他不来了?一天早上,老太婆见等不到翰林,就动手摘瓜了。哪知道上午刚摘了几只,下午这位翰林就来了。他远远一见堆在屋檐下的黄瓜,大叫“不好”,一边捧起一只,直往藏宝山方向奔跑……

结果怎样呢?翰林肯定是垂头丧气两手空空而回。据他事后讲,这座藏宝山里有巨量宝藏,老太婆所种的黄瓜是打开宝藏的钥匙,而且必需要他本人亲手摘取才能打开。后来,千山地区便有了南方翰林“黄瓜钥匙取宝”的传说,而这个村也被取名叫“黄瓜村”。

这个传说情节逻辑离奇而特异。故事中除了用黄瓜打开宝藏的方式让人产生“芝麻开门”般神奇的联想之外,而山中的“巨量宝藏”到底是什么物品?估计人们至少猜测了几百年。而当这个神奇的故事一经传入在挖掘好石的陈刚的耳朵,陈刚心底顿时豁然而大悟:这个“宝藏”不就是自己收获累累的“千山黄冻石”吗,黄冻石就具有玉石宝货的特征和优点,拥有中国玉文化的无限价值,这就是宝藏的财富!陈刚自信满满的。

后来,陈刚给自己的微信名取名“大清翰林”,以自己的心性默契于大自然的灵性,冥冥间去高度接续传说中宝藏财富的传承。

陈刚的判断没有差错,陈刚的自信没有失落!

2019年1月由中国玉文化权威机构主持召开了该玉石新品学术研讨会,鉴定该石头具有温、润、细、结、凝、腻等特征和优点,可雕可锲可琢可镂,可制图章可作雕件……总之,一石囊括了玉文化功用的全部,并正式命名该名贵品种为“中国千山黄冻石”;

该年年底,沈阳故宫博物院和辽宁科技大学为该名石及雕品举办了高规格的展览,各界好评如潮;

……


庄千慧

copyright 鞍山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